1. 日本茶葉有海苔味怎么回事
沒有具體的文獻資料,不過個人推測“海苔味”的來源,很可能是葉綠素的味道。
除了日本抹茶,日本的玉露、煎茶、碾茶、番茶也都存在這種“海苔味”的感官特征,此外還包括國內(nèi)湖北恩施的玉露,也有很多人反映存在“海苔味”,國內(nèi)綠茶評價中習(xí)慣叫叫“青草氣/香”,個人猜測是由于日本“蒸青”這種殺青工藝極大的保留了葉綠素,中國明朝以后就開始流行“炒青”棄用蒸青了,茶葉中的葉綠素含量顯著降低。
保健品行業(yè)中, Swisse和Colly的葉綠素片,很多人也評價有海苔味。
2. 像海苔一樣的茶葉
抹茶(中國古時稱作末茶)起源于中國隋唐,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,用蒸汽殺青后,做成餅茶(團茶)保存。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,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。
自古以來,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詠嘆抹茶的詩篇,"碧云引風(fēng)吹不斷,白花浮光凝碗面"就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之詞。
真正抹茶的原料是一種沒有經(jīng)過揉捻的小茶片,它的制作有兩個關(guān)鍵詞:
覆蓋和蒸青。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須搭設(shè)棚架,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,遮光率達到98%以上,也有簡易覆蓋,用黑色塑料紗網(wǎng)覆蓋的,遮光率只能達到70~85%。實驗證明用不同材質(zhì)、顏色的物品給茶遮光產(chǎn)生的效果是不同的。
早在唐朝年間,人們就發(fā)明了蒸青散茶(碾茶),還審定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,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。到了宋朝更發(fā)展為茶宴,當(dāng)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、大文豪蔡襄在《茶錄》中評述斗茶方法: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,古者茶必有點,其硙茶(抹茶)為撮泡茶,必擇一二佳果點心,謂之點茶。
抹茶不是茶葉葉子,是去掉了葉子上面細筋剩下的部分。當(dāng)然更不包括葉柄嫩支啦。珍貴難得吧。抹茶不是泡著喝的,是用水調(diào)和直接食用的,啥都不剩全喝下哦。抹茶是用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、覆蓋的、蒸青的綠茶,具有豐富的營養(yǎng)價值。磨成粉的綠茶并不等同于抹茶。
抹茶粉并不是由綠茶磨成的粉,雖然大家都會以為抹茶和綠茶相差不多甚至以為就是綠茶粉,其實因為種植方式和加工方式的不同,抹茶粉比綠茶粉的茶多酚和咖啡因更少,所以抹茶粉沒有綠茶粉那么苦澀,而且含有更多的蛋白質(zhì)和氨基酸,優(yōu)質(zhì)的抹茶粉香氣也更濃郁,會有海苔的味道。
“茶之為飲,發(fā)乎神農(nóng)氏。自古以來,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詠嘆抹茶的詩篇,“碧云引風(fēng)吹不斷,白花浮光凝碗面”就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之詞。
3. 日本茶葉有海苔味怎么回事啊
玉露茶的正確做法
1、采摘:鮮葉采摘老嫩一致,大小勻齊,節(jié)短葉密,芽長葉狹小,葉色濃綠的1芽1葉或1芽2葉初展,而且在晴天上午采摘。
2、蒸青:采用特制蒸青灶蒸青。蒸青灶上架普通飯鍋,鍋上置木制蒸青箱,箱內(nèi)裝可抽插活動的蒸青屜。蒸青時,待鍋內(nèi)水充分沸騰,迅速將鮮葉均勻薄攤在屜中,以葉片互不重疊為宜,每平方米約攤鮮葉0.2千克至0.25千克。蒸青時間約40秒至50秒,蒸青適度的葉子呈灰綠色,手捏子柔軟如棉,葉面光滑并發(fā)出清香。也可采用蒸汽殺青機或汽熱殺青機蒸青。
3、扇涼:將蒸青葉迅速扇涼,迅速降低葉溫,散發(fā)水分以免余熱和水汽積聚悶黃茶葉。如采用蒸汽殺青機或汽熱殺青機蒸青,則省去該流程。
4、鏟頭毛火:將蒸青葉2千克至3千克投放在溫度100℃至140℃左右的焙爐盤上,雙手迅速捧葉高拋抖散,使水分蒸發(fā)。翻抖動作要勤,并隨時將爐盤上散葉收攏,使之受熱均勻,失水一致。
5、揉捻:在焙爐上進行,一為回轉(zhuǎn)揉。兩手握住適量茶葉,在焙爐盤上,如滾球一樣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始終朝一個方向周而復(fù)始地滾團揉。二為對揉。2人或4人甚至6人對站在焙爐兩邊,雙手推揉茶團。
6、鏟二毛火:繼續(xù)蒸發(fā)水分、卷緊條索,初步整理形狀。在100℃至110℃的焙爐盤上投放約3千克至5千克揉捻葉,經(jīng)8分鐘至10分鐘后,以手捏成團,柔軟而稍有刺手感為適度,即下葉攤放10分鐘左右。或采用名茶加工機械進行理條。
7、整形上光:俗稱搓條,是形成恩施玉露茶形似松針、油潤、翠綠的關(guān)鍵工序,全過程分為兩個階段:第一階段為懸手搓條。取鏟二毛火葉0.8千克至1.0千克,放在爐溫70℃至80℃的焙爐盤上,兩手心相對,懸空捧起茶葉,右手朝前,左手向后,不斷的順著一方向搓轉(zhuǎn)茶葉。搓動幅度不可過大,直到茶條呈細條長圓形,色澤油綠,約七成干時,轉(zhuǎn)入第二階段――爐盤搓茶,即采用“摟”、“搓”、“端”、“扎”四種手法上光,直至適度。在整形上光過程中,搓茶用力原則:輕-重-輕。整形上光過程,40分鐘至50分鐘,茶葉含水量以7%至8%為適度,手捻茶葉能成末,梗能折斷,就可下爐。
8、提香:經(jīng)過整形上光的產(chǎn)品,再用烘焙或紅外線提香機進行提香,至茶葉含水量5%至6%時下機攤涼。
9、揀選:提香后的產(chǎn)品,經(jīng)冷卻后用過篩簸揚、手工揀剔、除去碎片、黃片、粗條、老梗以及其他夾雜物,然后分級包裝貯藏。
溫馨提示:通過以上關(guān)于玉露茶的正確做法 玉露茶制作方法介紹內(nèi)容介紹后,相信大家會對玉露茶的正確做法 玉露茶制作方法介紹有個新的了解,更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。
4. 茶葉聞起來海苔味
應(yīng)該是你存放的時候沒有密封好串味了。 鐵觀音香氣帶有蘭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、椰香等各種清香 一般來說,我們買的鐵觀音茶葉基本上是每泡7克的包裝,這種茶葉包裝方法采用了真空壓縮包裝法,如果是這樣的包裝,并附有外罐包裝的,如果您近期(20天之內(nèi))就會喝完的,一般只需放置在陰涼處,避光保存,如果您想達到保存鐵觀音茶葉的最佳效果和最長時限的話,建議在速凍箱里零下5度保鮮,這樣可達到最佳效果。
5. 什么茶有海苔味
不錯的一款海苔,口味很贊。作為下午茶,小零食很棒
首先雖然看著外邊薄薄的,但卻是三重夾心的,吃一片脆脆香香的,既有海苔原始的滋味更加上芝麻的香,越咀嚼越香
蘇之坊,是江蘇蘇之坊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產(chǎn)品,成立于2016年。包裝很有古典韻味,這個海苔有六種口味,選擇很多。
6. 茶葉青苔味
1、鹽水泡30分鐘,塑料桶的異味即可去除。
2、可以用泡過的廢茶葉除味,凈水沖凈,異味即可消除。
3、兩片鮮檸檬放到塑料桶中,幾個小時就應(yīng)該異味就去除了。
4、牛奶去味法,倒入兩湯匙鮮牛奶,晃動約一分鐘后,異味即可消除。
5、暴曬法,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,暴曬幾天青苔味道即可去除
7. 日本茶葉有海苔味怎么回事兒
應(yīng)該是糯米味,糯米香是一種植物,味道很香了聞,熟茶的糯米香味道一般是用糯米香葉熏的。一餅好的普洱茶,有三個決定因素,一是原料,二是工藝,三是儲存。滿足三個因素存儲下來的普洱茶才是好茶
8. 有點海苔味的茶葉
1、豆香型
西湖龍井是產(chǎn)自杭州的一種綠茶,以“色綠、香郁、味甘、形美”著稱,而且還有乾隆爺當(dāng)它的免費代言人。西湖龍井要選擇西湖產(chǎn)區(qū),最大的特色就是所謂的糙米色和豆花香,并非十分翠綠,好的龍井品飲后十分濃郁,唇齒留香。給大家推薦的這個來自西湖龍井一級產(chǎn)區(qū),較為正宗哦。
2、花香果
碧螺春產(chǎn)自江蘇洞庭山。也是一種很香的茶葉。最早民間稱之為嚇煞人香,后來康熙皇帝因覺得不雅,改為碧螺春。碧螺春有特殊濃烈的芳香,即具有花果香味,滋味鮮醇、回味甘厚。
3、蘭花香
這個茶比較小眾,如名字一樣,這是種很特別也很優(yōu)雅的茶。這種茶外形芽葉相連似蘭草,沖泡后如綻放的蘭花,產(chǎn)地舒城也屬于大別山蘭花產(chǎn)地之一;香氣干茶很是特別,首先是一股清香,然后是幽雅的蘭花香,當(dāng)?shù)厝怂追Q“熱氣上冒一支香”。。而我們分享的這家則是較為正宗的,屬于明前的舒城小蘭花,檔次比較高,有一種優(yōu)雅的香氣。
4、板栗香
六安瓜片產(chǎn)自安徽六安,它是比較典型的板栗香,聞起來就像炒栗子的香氣。這種茶一般味道比濃,喝起來較為煞口,適合老茶友。瓜片也分手工和機器,相對推薦手工,雖然丑些,但是味道更好。
5、清香型
黃山毛峰產(chǎn)自安徽黃山,屬于清香型。有古籍記載黃山毛峰是“清香冷韻,襲人斷腭,謂之黃山云霧茶”。這種茶狀似雀舌,綠中泛黃,正宗的帶有金黃色魚葉(俗稱黃金片),沖泡后滋味醇甘、清甜,韻味深長,好的帶有蘭花香。
6、毫香型
安吉白茶產(chǎn)自浙江安吉。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因為茶葉在低溫條件下白化,就像韭黃。滋味上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高,所以很鮮,喝安吉白茶則主要感受其清鮮純正的毫香,以及幾位鮮醇的口感。
7、海苔香
英山云霧產(chǎn)自湖北黃岡,也是種小眾的茶,它最大的特點是一種海苔香,這種香氣屬于板栗香的一種發(fā)展香型,得益于其鮮嫩的茶葉毫毛和芽葉的關(guān)系,有一種特別的海苔香。沒有嘗試過的茶友不妨一試,這款茶友除了海苔香,還有一種唇齒留香的感受,適合常常喝茶的茶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