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茶藝師手勢禮儀
“功夫茶”,并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。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。之所以叫“功夫茶”,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。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,此功夫,乃為沏泡的學(xué)問,品飲的功夫。
“功夫茶”起源于宋代,在廣東的潮州府(今潮汕地區(qū))及福建的漳州一帶最為盛行,乃唐、宋以來品茶藝術(shù)的承襲和深入發(fā)展。蘇轍有詩曰:“閩中茶品天下高,傾身事茶不知勞”。
品“功夫茶”是潮汕地區(qū)很出名的風(fēng)俗之一,在潮汕本地,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,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。即使是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,也仍然保存著品“功夫茶”這個風(fēng)俗。可以說,有潮汕人的地方,便有“功夫茶”的影子。
“功夫茶”以濃度高著稱,初喝似嫌其苦,習(xí)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?!肮Ψ虿琛辈捎玫氖菫觚埐枞~,如鐵觀音、水仙和鳳凰茶。烏龍茶介乎紅、綠茶之間,為半發(fā)酵茶,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“功夫茶”所要求的色香味。
“功夫茶”的茶具,包括爐子,是紅泯小炭爐,一般高一尺二寸,茶鍋為細白泥所制,鍋爐高二寸,底有碗口般大,單把長近三寸,沖罐如紅柿般大,乃潮州泥制陶壺,茶杯小如核桃,乃瓷制品,其壁極薄。
茶池形狀如鼓,瓷制,由一個作為“鼓面”的盤子和一個類似“鼓身”的圓罐組成。盤子上有小眼四個,為漏水所用。而圓罐則用于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。
“功夫茶”所用的沖罐(茶壺),并非買來就用,而要先以茶水“養(yǎng)壺”。
一把小壺,須先以“洗茶”(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)之水頻頻倒入其中,養(yǎng)上三月有余,方可正式使用。
2. 茶藝中常用的手勢有哪些
一般都是右手持杯,拇指和食指捏住茶碗,中指托住茶碗的底部,其余兩指內(nèi)扣手心,這叫三龍護鼎。喝的時候分三次,一喝,二飲,三品。
3. 茶藝手勢禮的基本要求
茶文化博大精深,圍繞茶形成了的一系列茶藝茶道,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,自然也少不了茶禮。
茶禮便是我們常說的喝茶時的禮儀。喝茶的禮儀從入座到接茶喝茶有一系列的規(guī)范。今天我們重點來學(xué)習(xí)喝茶時的叩手禮。
叩茶禮又稱叩手禮,茶友們或許并不陌生。我們在飲茶時,常會看到有的人用手指輕敲桌面,以示感謝。而叩手禮怎么做?手指的擺放應(yīng)該是什么樣也頗為講究。很多人如果不解其中之意,只是依葫蘆畫瓢的模仿,總會鬧出大笑話。
喝茶禮儀之叩茶禮,你不可不知
提到叩茶禮,許多人或許聽說過這個禮節(jié)源自乾隆。簡單的說,就是乾隆皇帝微服出訪,在茶館喝茶時,乾隆給隨行的官員們倒茶,官員們因不好暴露皇帝的身份行跪拜禮,而急中生智,用手指輕敲桌面代替了磕頭行禮。
叩茶禮針對不同的對象也有不同的叩法,主要在于手指形式的變化和敲擊的次數(shù)。
喝茶禮儀之叩茶禮,你不可不知
面對長輩或敬仰之人的叩茶禮
當(dāng)斟茶和受茶于你的是長輩或你敬仰之人時,接過茶之后,五指并攏握拳,整個手指呈放松的狀態(tài),然后輕敲桌面三下。五個手指屈指彎曲寓意五體投地。如果是敬重之人,有時握拳之后可以輕敲桌面九下,表示三跪九叩之大禮。
喝茶禮儀之叩茶禮,你不可不知
同輩及有人之間的叩茶禮
與友人和同輩之人喝茶,接過對方的受茶后,中指食指并攏彎曲,用彎曲的兩指輕敲桌面三下即可。相比與長輩的叩手禮,這一禮節(jié)相對要輕一些。
喝茶禮儀之叩茶禮,你不可不知
面對晚輩的叩茶禮
泡茶之人若是晚輩,可直接用食指或中指輕敲桌面一下;若想表示對晚輩的欣賞,則可敲三下。
學(xué)會這簡單的叩茶禮,在每一次與眾人飲茶時,把這份禮儀帶入到品飲的過程中,將你對泡茶之人的尊重與欣賞,用手指的輕叩來傳遞
4. 茶藝手勢表演
茶道一直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優(yōu)秀文化,幾乎每一個國人都喜歡喝茶,家中茶葉也是常常備著的,以用來招待客人。所以對于茶這個方面來說,我們國人是有非常多的講究的。朋友們要是喜歡喝茶,并且想了解關(guān)于茶的東西的話,那需要耗費的心力就比較多了,不僅我們沖茶的姿勢與力道有一套講究,就連敬茶也是有其自己的禮儀的。朋友們?nèi)羰且诠矆龊匣蛘咭恍┍容^重要的情況下進場的話,可就得學(xué)習(xí)一下敬茶禮儀動作了,這樣也能更好的顯示出自己的禮儀。
一、茶中的各種手勢禮儀
1、茶席布置
簡單無需奢華,但需潔凈,不使用的器具盡量在桌面以外?;ㄆ鞯妊b飾品,應(yīng)符合主題,顏色、材質(zhì)應(yīng)細細選擇,盡量與主要茶具、茶席融為一體,避免喧賓奪主。
2、茶具清潔
所有茶具從外觀上看必須是干凈的,杯子里沒有茶垢、雜質(zhì)、指紋等之類的異物附著。許多人喜歡使用老物品,因為上面殘留著歲月的痕跡,這當(dāng)然是可以的。但是不包括殘留的令人不悅的水漬或茶渣。
3、避免接觸
他人的杯子, 都應(yīng)該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個點,另一只手則扶住茶杯的1/2以下部分,手指切莫觸及杯口,如果有條件,在奉茶時盡量使用茶托。
4、請客選茶、賞茶
主人在泡茶前,應(yīng)先拿出一些名優(yōu)茶放在茶盤中,供客人挑選,以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,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、色澤和干香。
5、取茶
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,應(yīng)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,不要用手抓。若沒有茶匙,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,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。
6、逆時針的講究
在進行回轉(zhuǎn)注水、溫杯、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。一般使用右手,按逆時針方向,類似于招呼手勢,寓意“來、來、來”表示歡迎。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“去,去、去”了,若為左手則為順時針。
7、順時針的講究
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壺或公道為賓客倒茶,應(yīng)自左到右順時針倒茶,這樣壺口或公道口是倒退著為賓客分茶,因為如自右到左逆時針則口向前沖著為賓客倒茶,壺嘴不斷行向前如一把利刃,變成一種含侵略性的動作。當(dāng)然,如習(xí)慣左手持壺,則可逆時針。
8、分茶
分茶時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濺出茶水,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,以示茶道公正平等,無厚此薄彼之義。分茶時,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。
9、茶滿欺客
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,暗寓“七分茶三分情”之意。俗話說:“茶滿欺客”,茶滿不便于握杯啜飲。
10、最后為自己添茶
習(xí)慣上,最右方的茶是尾席,斟茶適量,每一泡茶,都應(yīng)由茶主人進行掃尾。茶主人應(yīng)隨時關(guān)切每一道茶湯的變化,以便隨時調(diào)整泡茶要素,以更好的發(fā)揮茶湯的品質(zhì)。
11、續(xù)茶
客人喝完杯中茶,并且到了尾頭,應(yīng)盡快續(xù)杯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客人的杯子有茶渣,應(yīng)該替客人重新洗杯,或者換杯。主人應(yīng)熟悉茶品狀況,若茶湯已現(xiàn)水味,應(yīng)及時換茶。晚上品茶不宜太晚,適當(dāng)注意觀察,在喝的盡興時候,也應(yīng)該掌握茶局結(jié)束的時間。
12、茶點
正規(guī)場合,品鑒好茶時不宜食用茶點,否則視為對茶的不尊重。食用的茶點,并不推薦重口味的蜜餞、奶糖類茶食,堅果類的零食比較適宜。茶到深夜,當(dāng)備茶點。
13、安排座位
為了配合長幼有序的禮節(jié),盡量安排長輩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。原因是這樣一來,斟茶將會按照順序,自左向右,最后到自己,如果將主賓安排的位置不對,則斟茶過程中如先給主客斟茶,則順序?qū)⒈淮騺y,從而變得無序。
14、續(xù)水
如遇賓客多需要助泡協(xié)助燒水壺續(xù)水時,可以在需要續(xù)水時適當(dāng)打開壺蓋示意,避免高聲要水,那樣會使賓客感到尷尬。
15、放置茶壺
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,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。
16、擦拭茶壺
有的茶主人,十分愛惜自己壺,在沖泡中,難免淋壺擦拭,把玩摩挲,甚至多壺齊養(yǎng),但不知道在自己的舉手投足間,這些多余的動作,已經(jīng)影響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。同樣道理,品茶期間,整理茶臺、擦拭桌椅,也讓人以為主人要送客了。
5. 關(guān)于茶藝手勢舞
茶有茶道,酒有酒規(guī)。茶藝的繁瑣使人們難得為之,酒規(guī)的隨意卻使它不斷翻新,乃至即興發(fā)揮。所以,除非不喝,喝了酒就一定要沾上暈暈乎乎的醉態(tài),“花開微張,酒飲半酣”,如果你能把握得住,不醉倒在桌下,那是再好不過的了。
茶為水中君子,酒為水中小人”,雖然俗話這樣說,但我并不認同。茶淡酒烈,這是當(dāng)然,也正因如此,茶是我們?nèi)杖粘o?,時時必喝,而酒則必須有一定的場合,方才痛快酣暢。
“真水無香”,水是用來解渴的,也就是滿足我們的生理需求。但水無色無味,所以,我們浸之以茶,釅釅的、裊裊的,便多一分情趣,讓我們在解決現(xiàn)實問題的同時憑添了一份享受,且茶又著保健的功能,因而倍受人們喜愛。而飲酒,可以說是心理的需求,是為滿足感情的需要??梢愿鶕?jù)自己的心情,或淺飲小斟,或牛飲豪吞,或慢呷細品,或杯杯相碰。
6. 茶藝師手勢禮儀圖片
去茶樓喝茶注意事項
一、不高攀
作為茶客,需要讓自己心態(tài)放平,茶空間品的是茶,也是人品。不要異想天開的去想那些不太現(xiàn)實的東西。而且茶空間中也有俗話說得好:茶要給懂茶的人喝。對于剛剛開始品茶的茶客而言,還是從平常的茶開始。
二、細心品茶
去茶空間中喝茶,需要細心的品味每一杯茶中的味道,如果茶不對口,那就少喝一些,而且品茶最為重要的是品味茶與茶空間中的韻味,而不是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暮炔?,同時在茶室中不要在多人的情況下說對茶的看法,畢竟每個人的口味和茶的喜好都不一樣。而且一些普通的茶在茶空間中也有叫“口糧茶”,只是平常喝的茶,與那些名茶相比可能會差一些,當(dāng)時茶室中難道不是追求境界才是最為重要的嗎?
茶桌禮儀
(一)鞠躬禮分為站式、坐式和跪式三種。根據(jù)行禮的對象分成“真禮”(用于主客之間)、“行禮”(用于客人之間)與"草禮'(用于說話前后)。站立式鞠躬與坐式鞠躬比較常用,其動作要領(lǐng)是: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,上半身平直彎腰,彎腰時吐氣,直身時吸氣。彎腰到位后略作停頓,再慢慢直起上身。行禮的速度宜與他人保持一致,以免出現(xiàn)不諧調(diào)感。"真禮"要求行九十度禮,"行禮"與"草禮"彎腰程度較低。在參加茶會時會用到跪式鞠躬禮?!罢娑Y”以跪坐姿勢為預(yù)備,背頸部保持平直,上半身向前傾斜,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,全手掌著地,兩手指尖斜對,身體傾至胸部與膝蓋間只留一拳空當(dāng)(切忌低頭不彎腰或彎腰不低頭)。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,彎腰時吐氣,直身時吸氣?!靶卸Y”兩手僅前半掌著地,“草禮”僅手指第二指節(jié)以上著地即可。
(二)伸掌禮這是品茗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禮節(jié),表示"請"與"謝謝",主客雙方都可采用。兩人面對面時,均伸右掌行禮對答。兩人并坐時,右側(cè)一方伸右掌行禮,左側(cè)方伸左掌行禮。伸掌姿勢為: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邊,四指自然并攏,虎口稍分開,手掌略向內(nèi)凹,手心中要有含著一個小氣團的感覺,手腕要含蓄用力,不至顯得輕浮。行伸掌禮同時應(yīng)欠身點頭微笑,講究一氣呵成。
(三)叩指禮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,叩指即代表叩頭。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,必須屈腕握空拳,叩指關(guān)節(jié)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逐漸演化為將手彎曲,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,以示謝忱。
(四)寓意禮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禮儀動作,最常見的有:
鳳凰三點頭。用手提壺把,高沖低斟反復(fù)三次,寓意向來賓鞠躬三次,以示歡迎。高沖低斟是指右手提壺靠近茶杯口注水,再提腕使開水壺提升,此時水流如"釀泉泄出于兩峰之間",接著仍壓腕將開水壺靠近茶杯口繼續(xù)注水。如此反復(fù)三次,恰好注入所需水量,即提腕斷流收水。
雙手回旋。在進行回轉(zhuǎn)注水、斟茶、溫杯、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回旋。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,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,類似于招呼手勢,寓意“來、來、來”表示歡迎。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“去,去、去”了。
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,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。
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,暗寓"七分茶三分情"之意。俗話說:“茶滿欺客”,茶滿不便于握杯啜飲。